感冒不可乱“治”哦

    1、同时吃多种感冒药:可能“治”出肝损伤

    如果感冒药的通用名(就是看起来很长的名字,如“美扑伪麻片”)带有“氨”、“酚”、“扑”等字样,往往说明其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这是国际上公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解热镇痛药,能退烧和缓解疼痛。遵医嘱或根据说明书,吃一种含有此成分的感冒药,可改善相应症状,副作用也较小。

    但很多人吃完一种感冒药觉得没效,就自己增加剂量或服药次数,甚至吃好几种感冒药。这很容易造成扑热息痛过量,伤害肝脏。

    除了西药,感冒冲剂等中成药也含有扑热息痛,建议服药时仔细阅读说明书,以免过量。

    2、全家吃同一种感冒药:有慢性病者,可能病情加重  

    不少家庭的小药箱里常备感冒药,但往往只有一种。如果家人有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最好为他们单独准备感冒药,否则可能让慢性病复发。  

    高血压、糖尿病、青光眼、前列腺肥大者:慎用含“麻”感冒药。

    名字含“麻”字的感冒药通常含伪麻黄碱,此成分可缓解鼻塞,但可能引起血压、血糖升高,诱发心绞痛,引起前列腺肥大者排尿困难,加重青光眼症状。相应患者应慎用,建议咨询医生。

    肺炎:慎用含右美沙芬的感冒药。这类感冒药的通用名里通常含有“美”字,有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的患者应慎用。右美沙芬是中枢镇咳药,可能影响痰液排出,堵塞呼吸道,严重时可引起窒息等危险。

    此外,需要开车的人应慎服含有扑尔敏(通用名里带“扑”或“敏”的感冒药),以免引起困倦、嗜睡等症状,造成交通危险。

    3乱吃“消炎药”,盲目输液:当心加重感染

    感冒多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老百姓概念里的“消炎药”其实应该叫“抗菌药”,它们的特长是对付细菌感染,如果感冒没有合并细菌感染,用头孢、沙星这些抗菌药,不仅没效,还可能引起细菌耐药,甚至加重感染。

    如果吃感冒药一周还不见好转,甚至病情加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通过检查明确有细菌感染时,应遵医嘱用抗菌药,必要时输液。

    4发烧捂被子:易诱发惊厥

    一感冒发烧,家长让小孩子捂紧被子,说出一身汗就好了。这个做法是不对的。

    如果感冒时感觉浑身发冷,可能是发热的体温上升期,需要注意适度保暖,但如果已经烧得厉害,还把孩子裹得过分严实,可能影响散热、降温,甚至可能诱发小儿高热惊厥。

    建议发烧感觉浑身很热时,可多喝温水,在没有冷风直吹的情况下,脱去过多的衣服或解开衣服。如果出汗较多,应及时擦干身体并换上干衣服。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或按说明书服扑热息痛、布洛芬等退烧药。

    5感冒后大量运动:要防心肌炎

    平时注意规律运动有益健康,但如果已经感冒,想运动可得慎重。

    引发感冒的病毒,除了可引起呼吸系统症状,还可能感染心包及心肌组织,引起病毒性心肌炎或心包炎。这些病毒可在发病前数天或1~2周侵犯人体,常表现为感冒或腹泻,如果在心肌损伤期不注意休息,仍从事剧烈运动,可能加重心脏病变。

    运动后疲劳会使免疫力进一步下降,可能加重心肌炎症反应,甚至诱发重症心肌炎。

    感冒发烧后的1~3周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身体情况允许的前提下,可量力而行,进行散步、瑜伽等运动,不要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如果运动后症状突然加重,应及时就诊,排查其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