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治疗师:给特别的孩子特别的耐心和爱心

Special Love

临近中午时分,4岁的琪琪,在悬吊架上做着康复训练。圆圆的小脸涨得通红,一头卷发被汗水浸湿。“很棒,琪琪,累了是不是,再坚持坚持。”一旁的治疗师,边鼓励边安慰,手上的辅助动作始终没停下。每做一组动作,琪琪都会哭着把双手伸向妈妈,妈妈虽然脸上带着心疼的表情,却始终没抱琪琪。

因为训练强度增加,这一节课对琪琪、对琪琪妈妈来说都格外漫长。结束了训练,琪琪倚在妈妈怀里,抱着水壶喝水,情绪也稳定下来。走之前,挥动着肉呼呼的小手向治疗师姜敏霞道别。 

 

 

1给特别的孩子特别的耐心和爱心

 

姜敏霞学的是康复医学治疗专业,90后的她2016年来到金华市残疾人康复托养指导中心与金华市第五医院合作的康复分院儿童康复中心,成了一名治疗师,主要负责肢体残疾孩子的康复治疗工作。

“大人的康复训练主要是为了恢复功能,而孩子的康复训练是让他们从不会到会,更有成就感。”姜敏霞说,治疗师是一份虽然辛苦却充满希望的工作。

姜敏霞说,在物理治疗室做康复训练的孩子不少是因为脑瘫造成了肢体不协调和发育迟缓。这样的孩子,越早进行康复训练越有利。但很多孩子刚来到这里时由于对陌生环境的排斥,加上不懂配合,难免要哭闹。有的孩子起初每次上课都从头哭到尾,一段时间下来,姜敏霞感觉自己都有了幻听。还有的孩子会通过咬人、打人的法式发泄自己的情绪,但最疼的还是在训练时被孩子猛抬头撞伤下巴。“因为康复的对象都是特别的孩子,所以更需要我们特别有耐心和爱心。”

 

 

 

2既要哄孩子也要能劝慰家长

 

工作中姜敏霞摸索了很多哄孩子的技能。“想办法找到孩子感兴趣的事,陪他们玩游戏,唱歌,甚至抱着散步。”熟悉了以后,孩子的配合度会高很多。

说到这份工作最难的地方,姜敏霞认为是和家长沟通。来这里做一对一康复训练的孩子需要家长陪同,面对孩子的哭闹很多家长都会心疼,甚至终止训练。

有位妈妈只要孩子一哭就受不了,常常是孩子哭,她也哭,对治疗师在孩子哭闹时还不停下训练不理解。姜敏霞耐心劝慰她:“现在的不忍对孩子并没好处,孩子的康复过程需要不断加强训练强度,很辛苦,所以孩子更需要一个坚强的妈妈做榜样。”在妈妈“狠下心”后,这个孩子在康复训练后的第三个月学会了独立下蹲,第四个月学会了自己走路。目前孩子已经进入了小学,和正常的孩子一样会跑会跳,还爱唱歌。

还有一个孩子是因为意外摔伤,大脑受损造成的肢体功能退化,一家人都责怪当时看护孩子的孩子妈妈,这位妈妈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孩子不配合的时候她很心急。“我其实挺心疼她的,除了上课,也通过微信指导孩子在家做康复训练。”孩子第一次自己迈步走的时候,家长发来视频和姜敏霞分享,“孩子妈妈开心地哭了,我也很感动,不枉费自己在怀孕五个多月时还每天俯身陪孩子做训练。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姜敏霞说,看到康复后的孩子进入学校学习,有的孩子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家长都会和她分享,这种时候都是非常欣慰。


 

 

3习惯了不断制订小目标

 

姜敏霞介绍,治疗师会根据每个孩子的状况制订训练计划,达到了一个小目标后,再制订新的训练方案。像琪琪,刚来的时候18个月,不会走也不会爬,瘦瘦小小的,需要大人抱着。除了脑瘫造成的发育迟缓,还做过心脏手术。通过两年多的康复,孩子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小目标,从能爬、会走、会蹲站到现在身体协调性越来越好,肢体也越来越健壮。姜敏霞说,希望通过这些小目标的逐一达成,让每个孩子们完成自理,最终能融入家庭、社会。

制订小目标的习惯不光用在工作中,也被姜敏霞用在生活中,看过许多被耽误了最佳康复期的孩子,姜敏霞对自己的娃也明明确确地制订了各种小目标,“6个月会坐、7个月会爬,11个月能独立走路……”

 

ending

/摄 金华晚报记者 袁丁 盛赞

编辑 | 段美昕

审核 | 楼燕

 

金华市第五医院(浙江医院金华分院)

地址:金华市婺城区五一路208号

电话:0579-82368506

预约电话:0579-82345187

 

 

金华市第五医院康复分院

 

地址:金华市迎宾大道1617号

电话:0579-82159367

 

网址:http://www.jhwyy.cn/